做為數學愛好者以及素食主義者,看費瑪的料理的時候內心頗為矛盾。固然就科普教育角度,可以用這部動畫介紹一些平常不會碰到的數學觀念,但同時我不否認看到幾乎每一道料理都會出現動物屍體的時候,泛起的不適和焦慮感。既然費馬的料理這部動畫這麽強調料理跟數學的關聯,我就順手算一下動畫中幾道料理的碳足跡跟直接造成的動物非自然死亡數1;跟劇情中一些硬要做出連結的數學理論相比,我覺得這還更有意義。
各集料理碳足跡與直接造成的動物非自然死亡數
底下碳足跡的計算主要參考Our World in Data的圖表,如果有利用額外資料會特別附上超連結。
當然還是必須要指出,動畫版的製作過程不需真正宰殺動物(除非製作組認真考據,作畫前還原每一道會出現的料理),所以動畫版本身沒有宰殺動物造成的額外環境和動物權益代價;相反的,真人版端出來的料理看起來都包含貨真價實的動物屍體。這顯然又是一個二次元遠勝三次元的理由(雖然兩者其實都很容易就可以做到零動物傷亡)。
第二集的豬蟹料理

- 碳足跡
- 豬肉部份:肉豬飼養過程,每公斤造成12公斤的二氧化碳當量排放。假設料理中的肉豬屍體為200公克,總共造成2400克的二氧化碳當量排放。
- 蟹肉部份:螃蟹捕撈的碳排較少論及。但如果以野生漁業捕撈每公斤產品3公斤二氧化碳當量排放來看,若醬汁中含有100公克的螃蟹屍體,其大約造成300克的二氧化碳當量排放。
- 直接造成的動物非自然死亡數:
- 豬肉部份:假設每隻肉豬屍體可產100公斤豬肉,則每五百份同樣的料理需要宰殺一隻肉豬。
- 蟹肉部份:成熟螃蟹的屍體在醬汁中若有100公克,約十到數十道料理需要宰殺一隻螃蟹。
- 其他影響
- 螃蟹卵巢內假設一百萬顆蟹卵,其中自然生存率若為千分之一,則造成螃蟹族群減少1000隻本來能順利成長的個體2。
第三集的甘鯛、生火腿料理

- 碳足跡
- 生火腿部份:假設料理中的肉豬屍體含量為50公克,則造成600克的二氧化碳當量排放。
- 甘鯛部份:野生捕撈以每公斤產品3公斤二氧化碳當量排放,假設片中每道料理使用200克的甘鯛屍體,則每道料理甘鯛部份造成600克的二氧化碳當量排放。
- 直接造成的動物非自然死亡數:
- 生火腿部份:每兩千份同樣的料理需要宰殺一隻肉豬。
- 甘鯛部份:從動畫中的甘鯛體型與料理使用屍體量,判斷約四道料理需宰殺一隻甘鯛。
追個劇想那麽多幹嘛:門外有門
讀到這裡,可能不少肉食主義讀者已經產生防衛心態,覺得不過就是影視作品裡出現的一道料理,幹嘛想那麽多。確實,跟社會多數人每天日復一日三餐食用動物屍體造成的業障相比,影視作品對非人動物和環境產生的危害,只是整座化糞池中的一小佗大便而已。但這就是素食主義者身處肉食主義(carnism)社會的日常感受:一個穿越回19世紀前葉美國南方的現代人。
「真理之門」在費馬的料理算是貫穿全劇的點題意象,看真人版的時候就一直想到同樣出現真理之門的鋼之煉金術師。其實鋼煉的作者也對飲食題材有許多相關作品(銀之匙、百姓貴族)。對我來說,真理之門又有另一個更深的寓意:在觀賞真人版時剛剛認同素食主義的我,已經無法單純用「美食」的角度看待這些包含動物屍體的料理,而對寫出鋼鍊這種富含生命哲理卻又是少數直接在作品內嘲諷素食主義的日本漫畫家荒川弘(大多數創作家選擇直接無視),我也有「果然真理之門的後面,是另外一道真理之門」的感慨。
圖片說明:百姓貴族中,荒川弘對素食主義的嘲諷。沒有神經系統和感情(sentience)能力的生命體,自然沒有意志可言,這種毫不科學的論述,顯示肉食主義者往往才是理盲濫情的一方。圖片取自PTT西恰版。
就好像打破大中華歷史觀的台灣人看待金庸、打破種族隔離的美國人看待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一樣,一部作品背後代表的時代包袱被真正根除了,才能用更超然的態度看待它好的部份。肉食主義意識形態的全面根除,可能需要一兩個世紀,如果人類屆時還存活而沒有被氣候危機團滅,也許才能理解跨過真理之門後的光景,並且公正評價費馬的料理之類的肉食主義作品、荒川弘之類的肉食主義漫畫家。那會是對於每年因為人類口腹之欲而被宰殺的800億隻陸上非人動物以及更難以計數的水中非人動物,遲來且微不足道的轉型正義。
-
這裡直接造成的動物非自然死亡數,「直接」援引刑法學相關理論中「直接故意」的概念,亦即生產鏈中,人類明確知道其經濟活動必然殺害該感情個體而仍為之;「非自然死亡」亦即在遠短於自然狀態下的平均餘命時失去生命。注意這裡使用的是非常保守的統計標準;如果考慮「間接故意」或者「過失致死」(比如種植飼料過程噴灑農藥,造成的小型哺乳動物與昆蟲的死亡),則肉食料理造成的動物傷亡數將不計其數。 ↩︎
-
未受精卵因為尚沒有明確的因果關係鏈可和未來的特定感情個體做連結,故不應給予感情個體所享有的內生道德價值;但其仍有生態與永續價值;比如過度捕撈未受精卵,導致螃蟹族群數量減少,即是這裡的討論。已受精卵可以視為潛在感情個體(potential sentient being),其內生價值雖未達實存感情個體(actual sentient being)的程度,仍應和自然狀態下的生存率成正相關,並同時考慮未來效益的折舊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