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

Other Platforms

雜論:《Lycoris Recoil》與其他反抗者為題材的動畫(微劇透?)

Created Tue, 13 Sep 2022 00:00:00 +0000 Modified Sun, 06 Jul 2025 20:42:39 +0000
Published in Murmurs of a Veganarchist
Languages 華語
《Lycoris Recoil》第11集最讓我感到不自然的地方,在於社會大眾得知地下少女殺手團體DA的存在後的反應。至少在我的原生社會裡,恐懼大概是次要的聲音,一般鄉民的直覺反應應該會是聲援DA、譴責被DA殺掉的人罪有應得、順便詛咒廢死團體成員和親朋好友之類的吧。
1233 Words 1 min

這種不自然的違和感應該是為了收尾時給出「DA做為必要之惡的正當性」這樣支線論述所先營造的情緒。在這條支線上,這部動畫的結尾大概是給不出突破《Psycho Pass》的創新了,不過我還是期待主角擺脫宿命的主線部分能當之無愧地成為《Estab-Life: Great Escape》的精神續作(是說左膠聖母們都會跑去咖啡店打工嗎?)。

「製造違和感」在渲染情緒上的重要性,大概等同反證法之於數學證明1。比如說《Eden Zero》有一段一群持槍搶劫賭場的犯罪集團被雷射衛星燒光的劇情,明明罪大惡極、死有餘辜應該是最政治正確的鄉民式正義,但感受到配音跟主角們恐懼的表情時,每個人心中被壓抑的那隻抗拒應報理論的恐龍法官或多或少會短暫浮現出來。

一道情緒上的反證命題於是浮現:如果我們認同鄉民式正義是正確的,我們也必須認同持有雷射衛星的權力是正義的-即使它背後代表的是給這顆行星最多迫害和暴力的財閥。在現實中類似的情況就是:對口國執政者來說,拒絕急統的台灣人罪大惡極的程度,大概跟重大刑案犯罪者相同,或甚更嚴重-對幾條人命的傷害,能跟對偉大民族復興的阻礙相比嗎?

當然,《Eden Zero》所屬的少年動漫傳統上對於直覺式的鄉民式正義的散播也有很大的貢獻。這也是(在那些時不時出現的恐同恐跨橋段之外)我對於這類作品有些疑慮的原因,即使是《斬!赤紅之瞳》等政治立場上最基進的作品,我仍擔憂對人進行非黑即白的兩極分類是否會影響現實中的判斷,並盡量提醒自己留意那些劇情中暗示的灰色空間(注)。對個人、組織、或政權的行為和決策進行道德評價是重要的,但同樣重要的是將灰色空間中的人們推往善念與善行的具體機制,而一個社會如果只能訴諸暗殺和暴力革命來達成這樣的目的,是非常不幸的。我們必須盡可能避免現實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中。
(注:在《斬!赤紅之瞳》我想到的例子,比如獵人部隊中,自詡正義並貫徹六法全書唯一死刑的賽琉,或者棄明投夜前濫殺無數無辜平民和政治犯的赤瞳)

歸根究柢,問題在於我們是否能回答:對政府、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個人來說,哪種貫徹正義的方式才是正當的?《下流梗不存在的灰暗世界》給的答案是,體制外反抗的正當性源自對廣泛大眾的啟蒙(enlightenment)與賦能(empowerment):SOX在各種性教育的知識與實踐素材外,並不會給予具體的作戰命令或思想指引,而是相信取得新的知識與實踐能力的眾人,能夠自發性地給周圍帶來影響;與之相反地,是要求成員不斷偷取並上繳他人內褲以供教主品嘗、無法接納其他種類性癖的恐怖主義組織。

就這層意義下,草根性的培力和長期蹲點組織的重要性,不亞於媒體鎂光燈聚焦的少數關鍵事件-社會轉捩點的發生看似迅速且急遽,但背後往往是數年甚至數十年的耕耘與靜待時機。


  1. 在Law of excluded middle成立的非建構式數學中,反證法為最常見的證明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