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

Other Platforms

美竹蘭:廟口的無政府主義者?

Created Sun, 18 Apr 2021 00:00:00 +0000 Modified Sun, 06 Jul 2025 20:41:43 +0000
Published in Murmurs of a Veganarchist
Languages 華語
這幾天還一直想起上週美竹蘭誕生季的時候,有網友提出的「美竹蘭其實是無政府主義者」的論點。大意是說美竹蘭的代表色是紅黑二色(無政府主義的代表二色)、又反抗權威(家族傳統和父親期待)組樂團、又具有集體主義傾向(重視朋友、講求義氣)。當然她可能是女同志的假說,只會增加這個理論的可信度。最直接的證據則是一些官方和同人發布的圖中,美竹蘭胸前掛著、象徵無政府主義的字母A。
900 Words 1 min

Hot take:
Mitake Ran is an anarchist.
She has black hair with red mesh; black and red flag is an anarchist symbol. She is rebellious to her father and values her friends, i.e. anti-authoritarian and collectivist.
Also, she is kind of a lesbian.
#bandori
#美竹蘭誕生祭2021
pic.twitter.com/gqNKYBjoN4
— Concerned🏴 (@Nineteeneightyn) April 10, 2021

在台灣,好像則因為美竹蘭染髮的樣子貌似電影〈陣頭〉的主角,美竹蘭常被冠上「廟口的美竹蘭」之類的封號。其實,「無政府主義者的美竹蘭」和「廟口的美竹蘭」兩種形象並不衝突,甚至還相映成輝-畢竟傳統宮廟文化發源於台灣身處帝國邊陲、清吏無法有效治理的時代,宗教是當時移墾社會中一般人民自發性結社最容易的凝聚管道;清領時代的幾次重大民變,也多跟宗教有關。在前現代,神明的意旨是對抗世俗政治權威的最佳利器。

前現代的傳統宗教與文化因此成為部分知識份子步入現代後,投射理想的失樂園。重讀沈從文的小說就很容易看到這種投射。在觀看〈黃金神威〉的時候也常會有「如果日本帝國不駐軍屯墾北海道,讓阿依努人就這樣好好過活到今日不是很好嗎?」延伸到自己的成長經驗,我對於國中時看到的能夠對於師長的道德規勸無所顧忌的生活型態,至今憧憬的成分仍大於唏噓。

但這種投射與嚮往也參雜著一種對於傳統的矛盾心態。台灣宮廟文化發源的時代也是原漢衝突開始劇烈的時代,後人看待這段傳統時是沒辦法將這些完全分開的;宗教習俗和當今科學治理產生的摩擦(比如燒香對於社區空污的影響),我們也無法忽視。

就這個角度來看,「廟口的美竹蘭」這個形象,可以看做投射理想的一種形式-這是一個高中女孩理論上也應該能做陣頭擔當的時代了;但同時,矛盾地,「廟口的美竹蘭」這個形象也讓「蘭黑」們得以利用社會上對宮廟文化的負面觀感,來開這個角色的玩笑

「無政府主義者的美竹蘭」向我們示範權威加諸在自己身上、看似最小阻力路徑的選擇慣性,如何透過志同道合的夥伴破除;「廟口的美竹蘭」則讓我們探索在一個台灣主體性被奉為圭臬的時代中,我們對於傳統文化在這樣的主體性該當何處的矛盾情感。而兩種同人共構的形象結合在一起,則是一位反抗傳統卻不全然抹滅之、試圖將自己喜愛事物和這些文化融合的樂團主唱。這樣的美竹蘭或許才是對我們最具有啟發性的。


注:其實我沒有很關注BangDreams,有的話也是因為個性相近看Roselia樂團居多。上文只是隨想,不喜勿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