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脈落
- 本文原以台大學生會永續部部長之名義,載於台達文教基金會的低碳生活部落格上。
- 本文發表於350發起的全球撤資運動日。
- 本文應該為台大學生第一次公開討論台大校務基金投資在高碳排與高污染產業的狀況。
圖片來源:350官網
5月份,氣候倡議團體350.org發起了「全球撤資運動」(Global Divestment Mobilisation),號召各地行動者盤點自己國家對化石燃料的補貼,及公部門和金融業對化石燃料產業的投資,從南非好望角到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從美國到東亞,估計有四十餘國,兩百多個單位參與這場行動。
為抵禦氣候變遷,許多國家紛紛展開能源轉型,以環保、低碳的再生能源,取代煤炭、天然氣、石油等高排碳量的化石燃料,對此最常見的抨擊即是「再生能源的成本遠高於傳統能源」。然而,化石燃料之所以能在全球橫行無阻,以相對便宜的價格與其他能源競爭,除外部汙染成本未被內部化,更重要的是,經常得到各國政府不合理的政策補貼。
不久前,海外發展研究所(ODI)發表《殭屍能源:終結化石燃料生產補貼的氣候效益》報告,提出了「殭屍能源」這個新名詞,說明許多化石燃料相關產業須依賴政府資助才能存活,一旦抽離補貼,化石燃料的開採與發展即欠缺經濟效率與足夠競爭力。
「殭屍能源」動力,每年近5000億美元不當補貼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補貼」定義,政府常見補貼方式包括:資金移轉、租稅減免、收購等。國際永續發展研究所(IISD)曾在2013年對東南亞化石燃料補貼政策發表報告,列出更多針對能源部門的補貼手段,除了容易聯想的直接貸款、稅率優惠、價格控管,還包括:設定保險金額上限、協助承擔廢棄物處理成本、資助研究與技術發展資金等包羅萬象的補貼工具。
接著看看各國補貼狀況,不意外的,補貼最多的都是化石燃料主要輸出國。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最新的《World Energy Outlook》報告,2015年全球補貼榜前五名分別是:伊朗、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委內瑞拉和中國,絕大部分是針對石油。而來自各國政府的化石燃料補貼金額,從2009年的3900億美元,一路增至2014年的4930億美元,約莫是同一個時期內,對再生能源補貼金額的4倍!顯見兩者的不對等競爭關係。
走筆至此,大家一定很關心,台灣有沒有補貼化石燃料呢?事實上的確有,國際貨幣基金(IMF)估算,台灣政府在2015年一共補貼了化石燃料補貼315.8億美元,石油和燃煤兩大塊即占85%。
不過,現階段國際研究仍有其方法學上的限制,必須仔細檢視政府各部門的相關預算,才能看清一國對化石燃料的補貼力道有多大。最近350.org嘗試在台灣發動連署活動,藉此要求政府正視此議題、並揭露完整資訊。
表:IMF調查2015年台灣對化石燃料的稅後補貼金額(單位:億美元)
| 2015年台灣的政府稅後補貼 (單位:十億美元) |
2015年稅後補貼佔GDP比例 (百分比) |
|
|---|---|---|
| 石油 | 12.51 | 2.29% |
| 燃煤 | 14.42 | 2.64% |
| 天然氣 | 3.31 | 0.61% |
| 電力 | 1.34 | 0.25% |
| 總計 | 31.58 | 5.79% |
從源頭阻斷,撤資運動終止惡性循環
有人認為,政府補貼化石燃料是為控制物價或支持產業,然而,過度補貼會產生許多負作用,比方:
- 加速消耗全球碳預算:一旦政府施以補貼,等於變相鼓勵相關產業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更難降低排碳狀況;
- 受益不均:補貼政策對於油、電等能源價格有強大抑制作用,但大部分因補貼移轉的效益,往往被能源需求高的工業部門或高收入家戶拿走,違反「分配正義」原則;
- 鼓勵民間投資:政府補貼不僅扭曲化石燃料的真實成本,更會誤導金融機構投資相關產業,形成惡性循環。350.org曾調查日本金融業投資狀況,發現上百家主要金融機構中,有61家投資23間化石燃料或核能產業,2011~16年累積投資高達1099億美元。
數十年來的國際談判,嘗試以政治力量主導氣候行動,可惜至今實質進展仍然有限,即使各國為了2015年底誕生的《巴黎協定》提出各自的減碳計畫,但民間氣候倡議團隊已無法繼續等待,因此決定以最直接的行動,擋下準備建設或運轉的燃煤電廠和化石燃料採礦場。
德國方興未艾的Ende Gelände運動
這種從源頭阻斷的概念來德國Ende Gelände(Keep it in the ground)運動。近年面對國內外諸多壓力,德國被迫取消部分褐煤開採計畫,不過民間團體依舊認為政府作為不足,繼續進行礦場杯葛運動。久而久之,環境行動者紛紛意識到,唯有斷絕化石燃料產業的財路,才能真正進行能源轉型,因此轉為呼籲政府取消針對化石燃料的補貼,並要求投資機構撤資,成為全球氣候行動的新主流。
回歸個人層面,還在校園的年輕世代能否響應撤資運動?其實可從檢視學校投資及預算開始。以筆者就讀的台大為例,經學生會永續部調查,2017年台大總預算裡頭有17億元用於轉投資,儘管相關資金流向仍在調查,還無法提出台大投資的哪些銀行對化石燃料較友善,但初步觀察名單中已有不少發現。比方,台大共有2.6億元投資中鋼、台塑集團(台塑石化、南亞塑膠和福懋科技)、台灣水泥、亞洲水泥等高碳排的企業,也可能在其能源使用上獲得政府補貼。光是這幾家企業,每年合計排碳量就超過4600萬公噸,幾占全台排放量1/5。
在此呼籲,我們希望未來台大校務基金能有更好的運用,如投入倡議永續議題的基金,或轉投資潔淨能源和環保產業。做為培育未來世代的重要場所,學校各種動作不僅具有示範效果,更不該贊助可能造成世代不正義的錯誤投資。
表:台大對高碳排產業的投資狀況(資料來源)
| 名稱 | 2017年 台大投資淨額 | 年終預計 持有股數 | 每股預期股利 | 2017年 預期投資收益 | 2016年 投資收益 | 2015年該企業 碳排放總量 |
|---|---|---|---|---|---|---|
| 單位 | 千元 | 股 | 元/股 | 千元 | 千元 | 千噸 CO2當量 |
| 中國鋼鐵 | 61,960 | 3,451,835 | 0.6 | 2,071.1 | 2,347 | 21,127 |
| 臺塑石化 | 27,698 | 351,500 | 2.5 | 878.75 | 812 | 8,898 |
| 台灣水泥 | 41,714 | 1,528,000 | 1.0 | 1,528 | 4,584 | 5,239 |
| 亞洲水泥 | 53,136 | 1,939,278 | 1.1 | 2,133.21 | 1,710 | 4,770 |
| 南亞塑膠 | 46,970 | 770,000 | 2.4 | 1,848 | 1,540 | 6,283 |
| 福懋科技 | 33,129 | 1,636,000 | 1.2 | 1,963.2 | 0 | 107.4 |
| 加總 | 264,607 | 10,422 | 10,993 | 46424.4 |
參考資料
1. 全球撤資動員官網
2. 海外發展研究所(ODI)《殭屍能源:終結化石燃料生產補貼的氣候效益》報告
3. 國際永續發展研究所(IISD)東南亞化石燃料補貼報告
4. 國際能源總署(IEA)《World Energy Outlook》報告
5. 國際貨幣基金(IMF)《Counting the Cost of Energy Subsidies》報告
6. 國立臺灣大學校務基金附屬單位預算
7. 350台灣發動連署活動
延伸閱讀
- 《天翻地覆》談自由貿易所犧牲的氣候正義 2016/2/5
- 油癮未除 暖化難緩 張楊乾 2014/11/18
- 電價緩漲 變相補貼化石能源 張楊乾 2012/9/26